佛光学务处

:::
浏览人次: 4290

辅导股长

助人技巧简

生命中如果不作一些努力,勇敢去冒一些险,和吃ㄧ些苦头,便无法成就一些事。
 
~Erich Fromm~
 
    大部分的人在生命中的某个点,都需要被帮助,以便处理那些阻碍个人成长限制其潜能的困扰。你们可能想学一些技巧以帮助他人,助人工作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作,他们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面貌,而且可以让我们获得个人及专业的成长。
 什么是「助人」
    在此处助人可以被界定为帮助个案探索其情感、使之获得洞察,以利在生命中做出积极正向的改变。助人者与个案是一起工作的,以获得这样的结果。过程中,助人者催化改变的历程,而个案决定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助人常常是一种有效的管道,帮助个案从情绪的痛苦渊薮中得到释放,帮助个案发现生活的方向,并获得促进改变的回馈。在者助人历程能让个案历经健康的人际关系,朝向个人成长,关注生命存在的议题,并学到有价值的技巧。
    助人技巧同时包含口语及非口语的沟通方式。这些包括:专注与倾听、封闭与开放式问句、重述、情感反映、挑战、解释、自我表露、赞同与再保证、立即性、讯息提供、给建议等。
 助人、谘商与心理治疗
    此三者的差异常常是混淆不清的。助人是一个较广泛的用语,他们包含了医生、谘商师心理师、临床心理师与其他的服务人员所提供的协助。新进助人者与以上的人员在介入的目标、提供及接受协助的人、技巧及接受的训练室有区别的。
一、新进助人者的助人目标在做好倾听,增进成长,以及协助转变。对于复杂的问题应交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来处理。
二、新进助人者对于那些心理相当健康的人,是较能够有效处理的,这些人可能需要协助他们将其面临的危机以及紧迫的问题谈出来,或者是协助他们各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三、新进助人者并非受过进阶训练的专业人士,所以不同称他们为心理师或治疗师。 
    对于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相异点。这两者用以下的方式作为区分:治疗时间的长短、个案、提供服务的素质、所呈现问题的类型,但两者都能是以助人的基本技巧作为基础的。
 助人的催化面
    对于那些处于情绪伤痛的人而言,有效的助人工作能够提供支持与释放。除了情绪的疗癒,助人工作帮助个体设定它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助人者对于个案与他人的互动方式给予回馈,而这可能是他人不敢对个案说的。助人者也可以让个案经验到一种与他人健康的,没有伤害性的关系。并且能够学习到有效的生活技能并获得其潜能,也能够帮助个体处理存在的议题。
 助人的问题面
    助人有着着正向的特质,但也可能有问题的一面。有时助人提供一种足够释放以致于让个体处在一种适应不良的情境或关系中。助人者也可能营造出个案对助人者的依赖,或是助人有时会灌注他们自己或社会的价值观个案,多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为何成为一个助人者
对于大多数助人者而言,助人似乎是一个自然的倾向,许多人天生有助人的需要,这种天生的需要加上助人的技巧的学习后,才能够整合成为好的助人者。
    健康的诱因:在助人的过程中,我们是着去了解,我们为何助人,这对我们是有帮助的。许多人是基于健康的理由去帮助别人,有些人则是利他的和想要位别生生活作一些改变。此外人们会发现他们有倾听和支持他人的天赋,或是有些人觉得助人和其文化价值是一致的,于是追求助人生涯。
    不健康的诱因:人们有时将他们塑造成不幸的解救者或给人建议忠告智慧传递者。潜意识的,人们也许因为他们本身的需要而想帮助别人,进而是助人唯一种发展关系的方式。也有些人利用帮助他人让自己觉得优越。或是利用帮助他人来解决自己过去未竟的事物。不管如何,当助人者只关心自己的困扰时,那么之后的问题常就因此而发生。
 
 
助人三阶段模式的基础理论
 
助人的历程包含三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帮助个案探索他们的想法、感觉、行为。
二、洞察阶段:帮助个案疗界他们的想法、感觉、行为。
三、行动阶段:帮助个案在其探索和洞察的努力下决定所要采取的行动。
助人技巧模式的工作任务。对于个案所提出来的问题,助人者和个案做所有阶段的循环。
 
 
三阶段的重要要素
 
同理的合作
助人者要尽可能的去了解他们的个案,而且要知道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同理心,指的是在认知层次上(他们想什么、说什么)以及情感层次上(他们感觉什么)去了解个案。虽然有时助人者和他们的个案一样有感觉,但是助人者要了解,痛苦、生气、挫折、愉快、及其他情绪,是个案的而部是助人者的的情绪,才能做到同理。同理是一种不加评断、真诚关心的态度。
    另外助人历程是合作的,其中,助人者充当个案的导师或教练,以面对和处理问题。而不是告诉个案该如何过日子的专家,而是催化历程的专家,协助个案去为他们的自己的问题解决做出决定。
基模的改变
    机模式一个「抽象的结构,构成或产生经验型态或主题」。换句话说,是一组想法、感觉、知觉、记忆、和行动。我们的基模中储存所有我们经验到的和学习到的事。所以用改变基模的想法来看助人过程中改变是如何发生的,这样的想法是有用的。在助人的历程中,很多是我们想法经过重组重构而变得更有适应性。
隐含的过程
    许多在人际关系中所发生的事,是在隐含的层次中发生的。要有效的助人,助人者必须对他们自己内在历程有所了解,才能对于他们的动机、困恼、助人行为的意图,有所觉察;此外,助人还须对个案的反应有所觉察,并保持尊重与好奇。个案常将他们的感觉隐藏起来,助人者若能了解这一点,将对助人的历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助人者就能够到达个案的面具底下,去发现个案真正的感觉是什么。当个案充分暸解和体验他们的感觉时,就能够接纳那些过去不被接纳的感觉加以接纳。
  
 
基础伦理议题
    新进助人者在学习与演练助人技巧时,可能会遇到伦理两难的问题,当他们遇到伦理的困境,新进助人者往往不确定该如何以专业又符合伦理态度的方式来作反应。
    何谓伦理?伦理是一种道德标准,用来保证专业工作者能够提供水准的服务,并且尊重个案的权利。依伦理的态度而行也指从法律和法规来规范一个人的专业。虽然新进助人者还不是正式的专业人员,但他们也必须遵从法律与专业的规范,以便用来评价助人关系中的责任和行为标准。
 
普遍性的伦理原则
一、自主性:自主性指的是在不影响他人权利下,个人决定以及行动的权利。这项原则授予个人基于他们的信念而决定行动的机会。也就是允许个案再不伤害他人的原则的情况下,有权去做自己的决定。
二、有益性:有益性指的是在助人中想去「做好事」以及提升他人的成长,许多助人者进入专业而能够帮助人们改善生活。这样原则清楚的指出,助人者应该致力于他人的成长与发展。
三、无伤害性:无伤害性可以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前提是,没有伤害性」。专业人士需要去确认他们介入以及行动不会反过来伤害到他们的个案,助人者的疏忽即使是无心的也会导致问题(如没做好保密)。
四、公正性:公正性可是唯一种公平性,或是确保所有人类均享有平等待遇与资源。也许有人解释为,他们有伦理的责任固线部分的时间,没有利益或收入的去帮助别人。助人者应该让那些付不起费用的个案都能够享受助人服务,以矫正助人服务的分配不均,例如从事志工或自愿服务。
五、忠诚:忠诚指的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能够信守承诺并值得信赖。忠诚是助人者与案主关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如果在助人过程中,对于两造同意的事情,助人者缺乏守信的能力,那么助人过程将少有进展。
六、真实:真实是指说实话,这是在助人以及研究情境中会遭逢的两难问题,是一个有利而且必须的伦理原则。个案常会依赖他们的助人者提供诚实的回馈,以提供个案成长及改变的机会。
 
新进助人者的基本伦理指引
一、知道自己的限制在哪里
二、以个案的需求为焦点
三、暸届文化的角色
四、觉察你的价值观
五、避免有害的双重关系
六、依德而行
不管你做什么,或是梦想能做什么—开始做就对了。
放胆去做,是会有天份、力量、与奇蹟的。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如何开始晤谈
    再第一次谈话的开始,助人者需要做一些事情,包括自我介绍、说明助人的过程与结构、讨论保密的限制、并问一问个案希望将晤谈的焦点放在哪里。
    接下来几次晤谈的开始,助人者也许会静静的坐着,等个案谈他们的心事,或者问问各按他们那天要谈什么,助人者不能假设个案会继续他们前一次晤谈所谈的东西,也不能假设个案会和上一次晤谈有相同的感觉。
 如何发展焦点
    对于新进助人者而言,通常最好是一次以一个问题为焦点,否则有时会变的混淆而什么都不能解决的危险。ㄧ个清楚的焦点,通常都包括依个特定的行为例如和室友吵架等问题。焦点不要太模糊或是太松散。要聚焦时,助人者多半会问个案目前觉得罪困扰的问题,也许要花几分钟时间决定最迫切的问题,因为个案通常觉得某一个问题较为重要,但事实上另一个问题才是更严重的。 
    一旦聚焦后,助人者开始探索阶段,将目标放在个案对问题观点的了解上,助人者的目标是在了解个案对问题的经验。虽然焦点停留在问题上,助人者还是可以探索个案对问题的担心究竟如何影响他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生活的其他部分。当双方都探索了个案对问题的经验,他们可以探究原因并发展洞察,知道问题是如何发展的,又为何一直持续。最后,在洞察的辅助下,双方可以思考个案想处理的问题。如果个案还没准备好要改变,可以有的行动就是想一想如何改变(例如,如果可以的话,拟希望是怎么样的?或是,拟希望事情能有所不同吗?)然而,如果个案对于改变有心理准备,助人者可以和他们发展具体的行动计画,或是修正既有的行动计画,如此,个案每次离开晤谈时,都能所关注的焦点有特定的洞察和行动。
     再接下来的几次晤谈里,个案也许会有新的担心需要去探索。也许所呈现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是对于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介入处理之后,个案可能会改变他们的观点。另一种情形是,问题可能和以前的完全不同,因为其他事情可能变得更为迫切,因此个案会花一两次的晤谈来处理一项问题,助人者必须尊重各岸对晤谈焦点的决定。然而助人者必须觉察并评估各种可能性,个案也许每次晤谈都会转移话题而逃避在日常生活中做改变。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助人者可以用立即性及挑战技巧,以协助个案探索他们对于做改变的困难。
  
如何发展适当的界线 
    助人者需要学习处理助人关系中的界线(例如,对于参予角色的基本规则及期望)。界线可以是助人者关系的结构(例如时间长短、费用、接触、保密等),或是对于互动关系的性质(如双重关系),有意思的是,理论学者对于界限议题谈的不多,所以助人者需要透过临床的经验及教训判断怎样的界线是最适当的。
     一开始,助人者必须澄清保密的原则、时间的长短、以及付费的规定。通常助人者会刻意避免和个案在晤谈关系之外共同参予社交活动,以便维持客观,业能让个案较容易表露自己。包含新人不适合一开始就把自己私人电话给个案,以便维持纯净的治疗关系,所以最好一开始就讨论,以便个案能清楚这些规则,并知道助人关系中的适当行为。如果当你对于界线的适当有怀疑时,向督导寻求谘询通常是很有用的。
 如何结束晤谈
 
    助人者必须觉察到晤谈的时间,以便遵照契约中对晤谈时间的规定。在晤谈结束前5至10分钟之间,助人者会提醒个案晤谈快结束了。对于即将结束的提醒,让个案有时间准备离开,并反映他们在此次晤谈完成了些什么事情。有些个案可能会在结束前几分钟才带出重要的感觉,他们也许是害怕助人者的反应,也许对所讨论议题不清楚,也可能是要试着控制助人者,以延长晤谈的时间。虽然不能断定是什么原因,助人者都应该试着了解个案这样的行为。 
    在晤谈结束方式方面,助人者可以开始问个案对晤谈的感受,以及对所完成事项的感觉。对晤谈的处理是重要的,如此助人者才能清楚个案对于不同介入方式的反应,以便计划下一次的晤谈。 
    对个案在晤谈中所做的,助人者会给予增强,以鼓励他们思考,并在晤谈之万的情境做改变。有些助人者会给回家作业(例如,练习微笑、对其他人打招呼),或是要个案灾要他们在晤谈中所学到的。摘要是可以增强他们成就的。结束时,助人者有时会握握手,或是给些微量的社交语(如,助你有一个好假期),这样就可以让个案转回他们的日常生活。
个案问题的概念化 
    在一次晤谈和下一次晤谈的间隔中,助人者必须想一想个案的问题,试着对个案的问题做概念化。具体而言,他们需要想一想问题的缘起。潜藏在底下的主题,以及适当介入方式,以协助个案。助人者在每次晤谈结束后做过程纪录,以协助自己记得晤谈过程中出现的重要议题,这是促进概念化的好方式,纪录最好是在晤谈过后马上做。(内容包括:主要内容是个案说些什么;个案未说出的潜藏含意;个案如何逃避焦虑做改变与防卫的阻碍;个案的扭曲之处;情感反转移;与个人对于介入方式的评量与不同介入方式的评估。
 结束
 
    因为助人者不会永远继续,分离是不可避免的。当助人者和个案在契约关系侷限范围内完成了他们可以完成的,助人者和个案关系就该结束了。他们也许会历经好几个探索—洞察—行动的循环。来处理不同的问题,直到个案觉得他们准备好了,可以应用晤谈过程中所学到的来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问题。助人的工作目标之ㄧ是让个案准备好离开助人限而倚赖自己。
转介 
    个案的需求有时会超过助人者资格及能力所能提供的范围。(如,药物滥用、饮食异常,精神疾病等,并且当助人者并不专精这些议题,或没有可以处理的资格时),或者如个案的开立药物、长期治疗、学习障碍诊断、金钱上的协助、住屋资料、法律顾问等也会需要转介服务。助人者必须小心的说明转介的原因,否则个案很容易觉得自己没有希望,需要无止境的处理,或者自己是很糟糕的个案。

参考文献:
林美珠、田秀兰(译)(2021)。助人技巧: 探索、洞察与行动的催化 (第5版)(原作者:Clara E. Hill)。学富文化。